蓄水池防渗膜施工中,人工费用占比不低,若人员效率低、分工不合理,易导致成本增加。需通过科学规划流程、优化施工工艺、精细化人员管理,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人工效率,从而有效节省人工费用。
一、施工前规划:减少无效人工消耗
1. 精准制定施工方案,避免返工
提前对蓄水池场地(池底、边坡、锚固沟)进行测绘,明确膜材铺设方向、搭接宽度、焊接区域,制定详细施工流程表(标注各环节所需人员、工时)。例如,优先规划大规格膜材铺设路线,减少拼接次数(拼接环节人工消耗大),避免现场临时调整方案导致人工重复作业。
方案中需明确各环节质量标准(如地基平整度、焊缝检测要求),提前组织人员培训(熟悉标准与流程),减少因操作不达标导致的返工(返工需额外投入人工)。
2. 提前准备材料与工具,避免停工待料
按施工方案清单提前采购膜材、焊条、固定钉等材料,分类堆放在施工区域周边(按铺设顺序摆放,减少人工搬运距离);提前调试焊接设备(双轨热熔焊机、挤压焊枪)、检测工具(真空检测仪)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,避免因材料缺失或设备故障导致人员停工等待(停工期间人工成本仍产生)。
二、工艺优化:提升人工效率
1. 采用高效铺设工艺,减少人工投入
分区同步施工:将蓄水池分为池底、边坡两个独立区域,安排两组人员同步作业(一组负责池底铺设,一组负责边坡铺设),避免人员集中在单一区域导致效率低下。例如,边坡铺设时用临时支架固定膜材(代替人工手扶,减少 1-2 名辅助人员),同时用沙袋快速临时固定(比固定钉操作更省时,后期焊接时再替换)。
优先用大规格膜材:选用幅宽更大的防渗膜(减少膜材拼接次数),例如,相同面积下,大规格膜材比小规格膜材拼接次数减少一半,焊接环节人工耗时可节省 30% 以上,同时减少拼接处质量检查的人工投入。
2. 升级焊接工艺,减少人工操作强度
优先使用双轨热熔焊机(自动化程度高于挤压焊枪),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焊接(挤压焊枪需 2 人配合,1 人持枪、1 人辅助送焊条),且焊接速度更快(比人工挤压焊效率提升 50% 以上),减少焊接环节人工消耗。
对长直线焊缝,采用焊机轨道辅助(避免人工把控焊接方向导致偏差),减少后期补焊人工(补焊需额外投入时间与人员)。
三、人员管理:精细化提升人效
1. 明确分工,避免人员闲置
按 “铺设组、焊接组、检查组” 划分团队,每组明确职责与工作量:
铺设组:负责膜材展开、临时固定,按每人每日铺设面积制定目标(结合膜材规格,避免人员超负荷或闲置);
焊接组:紧跟铺设进度进行焊接,1 名主操作手配合 1 名辅助人员(辅助清理搭接边杂质),避免 1 人操作导致效率低;
检查组:同步检测铺设贴合度、焊缝质量(边施工边检测,避免完工后集中检测发现问题需返工),减少后期单独检测的人工投入。
避免人员交叉作业(如铺设未完成时焊接人员等待),通过流程衔接确保各环节人员连续作业,无闲置时间。
2. 按技能分配岗位,发挥人员优势
根据人员技能水平分配工作: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焊接、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(减少失误,降低返工人工);新手辅助进行材料搬运、膜材展开等简单操作(无需高薪聘请,降低人工成本)。例如,焊接环节需熟练工(保证焊缝质量,减少补焊),而膜材搬运可由新手配合,避免技能与岗位不匹配导致效率浪费。
四、工具升级:用设备替代人工
1. 用机械化工具减少人工操作
地基处理环节:用小型推土机修整地基(代替人工平整,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,减少 3-4 名人工),配合电动夯实机压实地基(比人工夯实更省时,且质量更稳定)。
膜材搬运环节:对大规格膜材,用小型叉车或吊车辅助搬运(代替人工拖拽,减少 2-3 名搬运人员,同时避免膜材划伤导致返工);铺设时用膜材展开架(自动展开膜材,减少 1 名辅助人员扶膜)。
2. 用自动化检测工具减少人工耗时
焊缝检测优先用真空检测仪(自动化程度高,1 名人员即可操作,检测速度比人工充气检测快 2 倍),避免多人配合进行繁琐的人工检测(如人工充气检测需 2 人配合,1 人密封、1 人观察气压),减少检测环节人工消耗。
五、减少后期维护人工:降低长期成本
1. 施工中严控质量,减少后期维修人工
铺设时同步检查膜材贴合度(无空鼓、褶皱),焊接后立即检测焊缝(发现虚焊、漏焊及时补焊,由当班人员完成,不额外增加人工);地基处理时彻底清理尖锐杂物(避免后期膜材破损需人工维修)。例如,若施工中未清理碎石导致膜材刺穿,后期维修需排水、清理、修补,至少投入 3-5 名人工,成本远高于施工中清理的人工投入。
2. 规范后期操作,避免人工二次修复
施工完成后,向使用方明确蓄水池维护要求(如禁止重型机械碾压膜材、定期清理周边杂物),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膜材破损(破损后需额外投入人工修复)。例如,在蓄水池周边设置防护栏(减少人工巡逻提醒的频次),降低后期维护人工成本。
蓄水池防渗膜施工节省人工费的核心是 “提升效率、减少浪费”,通过前期规划减少无效人工、工艺优化提升人效、工具升级替代人工、质量把控减少后期维护,实现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。需注意,节省人工需以保证质量为前提,避免因过度压缩人工导致施工隐患。若施工中遇到复杂地形(如不规则池形),可结合实际调整分工与工艺,进一步优化人工效率。关于具体场景的人员配置,可在评论区交流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