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

蓄水池防渗膜老破损?这些保护技巧超实用

蓄水池防渗膜是维系池体保水功能的核心屏障,一旦出现破损渗漏,不仅导致水资源流失,还可能引发土壤浸泡、池体结构松动等连锁问题。不少使用者因缺乏科学的保护意识,让防渗膜提前老化破损,增加维修成本。其实,从铺设完成到日常使用,只要做好全流程防护,就能大幅延长防渗膜使用寿命。以下是保护蓄水池防渗膜的实用技巧。

一、铺设后即时防护:筑牢初始屏障

防渗膜铺设焊接完成后,是最易受损伤的阶段,需重点做好缓冲隔离与固定防护,避免施工后续环节造成破坏。

1. 覆盖缓冲层,隔绝物理损伤

根据蓄水池使用场景,在防渗膜表面铺设适配的缓冲层。若用于蓄水灌溉,可铺设土工布或晒干的细土,土工布需与防渗膜紧密贴合,搭接处固定牢固,防止移位;若用于景观蓄水池,可铺设鹅卵石或生态植草砖,既起到防护作用又兼顾美观。缓冲层能有效隔绝尖锐杂物、水流冲击对防渗膜的直接损伤,避免铺设后后续作业(如管道安装)时工具划伤膜面。

2. 强化边缘固定,防止翘边破损

蓄水池边缘及锚固沟区域是防渗膜的薄弱点,需做好固定防护。锚固沟内的防渗膜需拉直压实,回填土时分层夯实,确保膜材与土壤紧密结合,避免雨水冲刷导致沟内土壤流失,使膜材边缘裸露受力;池体边坡顶部的防渗膜,可采用压顶混凝土或锚固钉固定,防止大风或外力拉扯导致膜材翘边,进而引发撕裂。

3. 规范后续施工,避免二次伤害

防渗膜铺设后,若需进行管道接驳、设备安装等后续施工,需在作业区域铺设临时防护板,禁止施工人员直接踩踏或拖拽工具。焊接管道与防渗膜接口时,严格控制焊接温度和范围,避免高温损伤周边膜材;使用机械作业时,保持安全距离,必要时人工辅助操作,防止机械履带或铲斗碾压膜材。

二、日常使用维护:减少损耗延长寿命

日常使用中的科学维护,是减缓防渗膜老化、避免破损的关键,需聚焦水质管理、外力防控等核心要点。

1. 管控进水水质,避免化学腐蚀

蓄水池进水需经过过滤处理,清除水中的碎石、树枝、工业废渣等杂质,防止杂物进入池体后沉淀摩擦防渗膜。若蓄水池用于处理轻度污水,需定期检测水质酸碱度,避免高浓度酸性或碱性污水长期浸泡膜材,导致材质老化脆化。发现水质异常时,及时采取中和处理或换水措施,降低腐蚀风险。

2. 控制水位变化,减少应力损伤

避免蓄水池水位骤升骤降,水位快速变化会使防渗膜承受剧烈的拉伸与收缩应力,长期易导致膜材疲劳破损。蓄水时按“分层缓慢”原则加水,放水时控制流速,预留一定的最低水位,避免防渗膜因完全裸露受紫外线暴晒老化。极端降雨天气后,及时排放多余积水,防止池体超压导致膜材受力过大。

3. 防范外力破坏,建立防护机制

在蓄水池周边设置防护围栏和警示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、车辆碾压,防止人为踩踏、挖掘或抛掷杂物损伤膜材。若蓄水池周边有树木,需定期修剪根系,避免树根穿透土壤扎破防渗膜;对于可能落入池体的重物(如景观设施配件),采取固定措施,防止坠落冲击膜面。

三、特殊环境防护:针对性应对风险

不同气候与使用场景下,防渗膜面临的威胁不同,需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,降低环境影响。

1. 高温与紫外线防护

露天蓄水池的防渗膜长期受紫外线照射易老化,需在膜材表面铺设遮阳网或种植水生植物,减少阳光直射;选择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防渗膜时,定期检查膜材表面是否出现发白、脆化现象,发现局部老化及时修补。夏季高温时,避免在正午时段进行池体清洁等作业,防止膜材因高温软化易受损伤。

2. 低温与冰冻防护

北方寒冷地区,冬季需做好防渗膜防冻保护。结冰前将蓄水池水位控制在合理范围,避免冰层过厚挤压膜材;若池体结冰,禁止用重物砸冰或强行破冰,可通过投放增氧设备减缓结冰速度。春季融冰后,及时清理池体边缘的浮冰和积水,检查膜材是否因冻融循环出现裂纹。

3. 地质沉降防护

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,需定期观察蓄水池周边地面是否有沉降、开裂,若发现池体出现微小变形,及时检查防渗膜是否有拉伸褶皱,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破损。可在防渗膜与基面之间铺设柔性缓冲层,增强膜材对地质沉降的适应能力,减少破损风险。

四、定期巡检与应急修复:及时消除隐患

建立常态化巡检与快速修复机制,能在隐患初期将问题解决,避免小破损发展为大渗漏。

1. 制定巡检计划,重点排查关键部位

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巡检,重点检查防渗膜焊缝处、边缘锚固点、管道接口等易渗漏部位,查看是否有破损、开裂、老化等情况;雨后或极端天气后增加巡检频次,检查是否有雨水冲刷导致缓冲层流失、膜材裸露的问题。巡检时做好记录,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标记并处理。

2. 掌握简易修复技巧,快速处理小破损

发现防渗膜出现微小孔洞或划痕时,立即清理破损区域,用干布擦净表面水分和杂质,采用同材质补丁进行热熔焊接修复,补丁边缘需超出破损处一定范围,确保密封牢固。若破损区域较大,需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裁剪更换,修复后进行密封性检测,确保无渗漏。

3. 建立应急方案,应对突发情况

针对暴雨、地震、人为破坏等突发情况,制定防渗膜应急保护方案。储备足够的应急修复材料(如补丁膜材、焊机)和设备,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员。突发情况发生后,第一时间切断进水,排查破损位置,快速开展修复工作,减少水资源流失和次生灾害。

结语:科学保护,让防渗膜长久“发力”

保护蓄水池防渗膜,核心在于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。从铺设后的即时防护,到日常使用中的水质与水位管控,再到特殊环境的针对性应对和定期巡检修复,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。只要将这些保护技巧落到实处,就能有效减少防渗膜破损风险,延长其使用寿命,确保蓄水池长期稳定发挥保水功能。


蓄水池防渗膜老破损?这些保护技巧超实用

咨询热线

18325489525